译路漫漫,一路收获
外国语学院 甘燕娴
我与翻译结缘是在初中一年级,不过那时候的翻译是文言文到现代汉语的翻译。可是,语文课的“语内翻译”已经让我深深迷上了翻译。在这种兴趣的影响下,我学习英语的热情很高涨,对英语课的翻译练习更是心醉神迷。幸运的是,我顺利考上了英语专业,并且经过广中医四年的培养,现成功保研至暨南大学翻译专业,更让我离梦想更近一步。
在广中医外国语学院的大家庭里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与老师们的交流以及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中,我进一步确定了自己想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中医英语翻译。综英课上,我有幸受教于孙娟和马海宁老师,她们都在学习上给予我极大的肯定,鼓励我们独立批判思考、终身学习,让我认识到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是一个拨开迷雾、不断认识自己和世界的过程。迈入翻译课的学习更是让我兴奋不已。在苏红院长、曾俊敏、甘胜男、欧慧老师的课堂中,我体会到了翻译带给我的充实和满足感,也进一步确定了研究生想要继续深造的方向。
也是在老师们的推荐和鼓励下,我在课外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如世界中医药翻译大赛、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岭南杯”英语写作技能大赛等等,学以致用。在准备各类比赛的过程中,一遍一遍地咨询老师修改演讲稿、练习即兴演讲环节,挤出时间练习翻译技能技巧,并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积累比赛素材也变成了我的生活常态。
当然,在大学这四年里我也参与过不少翻译实践。首先,我是一名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英文翻译与解说队的解说员,不断翻译、校对解说稿,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并提供英文解说服务,曾有幸接待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维第一夫人等。其次,我担任《新中医》翻译助理,翻译每一期论文的中文摘要,目前已翻译19期摘要,字数10万逾。而且,我也曾在广州红会医院针灸科担任陪同翻译,为跟诊的外国医生提供实时翻译……
在一次一次中医翻译任务中,我深深地认识到了中医翻译是一种繁琐的工作,合格的中医翻译不但需要译者具有较高英语、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水平、丰富的翻译经验,更需要译者对医学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然而,现实情况是有中医医学背景的翻译人才少之又少,这导致了中医翻译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虽然现在也有大量中医翻译作品涌现,但术语的使用并没有被规范化,常常出现一个术语在不同医学教材中有多种译法,这很容易造成国外学习者对中医基础概念的混乱,使中医理念的传播受到了一定阻碍。例如,三焦可以被翻译成为three warmers,也可以翻译成为triple heater抑或是triple energizers。再比如,中医中的消渴病专指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但在WHO标准中翻译为wasting-thirst,而在其他的专业教材中则很多翻译为diabetes,有的书甚至直接音译为xiaoke。因此这就需要译者不断提高自身语言水平,遵循某一标准,做到不混用,同时也要提高对中医的认识。
本科阶段即将拉下帷幕,我在这期间明确了未来奋斗的方向——一名合格的中医药翻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继续在研究生阶段坚定地走翻译之路,为中医药的“走出去”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