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趋势
互联网趋势一:网络普及
从全球范围看,目前互联网用户超过40亿,据CNNIC数据,截至2015年6月,中国整体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8.8%,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网络普及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一些互联网巨头相继投入大规模资金部署热气球、无人机、卫星等设备使用网状回路和Wi-Fi,在空中传输数据,为几十亿处于偏远、贫困地区的人口提供网络服务;另一方面智能手机价格的下降,传统设备的智能化,低廉的可穿戴设备的普及等因素共同推动网民规模迅速扩张。
互联网趋势二:连接一切
目前全球有30亿用户,100多亿的物体连接到互联网,思科预计到2020年将有超过50亿用户,500多亿的物体联网,整个社会也将从人与人、人与信息连接的信息互联网时代迁移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互连接的智能互联网时代。
连接通过网络和传感器实现,连接将产生出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资源通过云端的智能分析,服务于个人、企业、政府,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互联网趋势三:万物智能
万物连接之后是万物智能,目前尚处于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初级阶段。未来的万物智能依赖于传感、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领域的发展。随着传感器逐步变得微型化、智能化,它们将无处不在,不仅处于周围环境中,感知环境的变化,还能嵌入物体当中,实时监测物体数据,甚至能够被植入人体内,读取心率、体温等人类思维和身体信号。
互联网趋势四:技术爆炸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网络的广泛应用,技术创新的速度呈现指数级增长。显示技术有机会改变未来人与计算机交互方式,是未来实现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AR、VR、FR是三个顺序而又交互发展的阶段,越来越接近自然体验的融合现实正在到来,而所谓融合现实是存在于家庭、办公室、汽车、地铁、道路等更为广泛的自然场景之中,人与现实由外在的生硬的、嵌入连接,发展到交互融合的阶段。此外,物联网、智能助手、自动驾驶、可穿戴、自然语言处理、消费级3D打印等技术将进入大规模资本投入的热炒阶段。
互联网趋势五:商业变革
技术上的创新必然要求生产方式进行调整,在信息技术、物联网、能源互联网大规模普及的条件下,生产服务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这种新的经济模式颠覆了建立在资本积累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模式,从而驱动商业上的变革。产业模式、供需模式、生产方式、资金、管理方式、营销方式等都将实现变革。
互联网趋势六:万众创业
随着环境的改善,目前创业者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获得云计算能力、开放平台服务、宽带网络、众筹平台、推广平台等基础设施和服务,极大的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原来由精英主导的创新创业活动转变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90后、科技公司员工等草根群体投入其中,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变得日益社会化、大众化、网络化、集群化。这些草根创业者从大公司忽视或不愿意进入的边缘领域切入,满足特定人群或特定需求,快速迭代,不断改进,逐步扩展业务,最终将具有颠覆大公司的潜力。
2互联网+趋势
互联网+趋势一:连接与融合
“互联网+”把互联网基因注入到各个行业,使各行各业在融入新的元素之后实现蜕变。连接,是“互联网+”商业化的纽带,是互联网价值之所在,众多细分行业都可通过互联网获得发展机会,在去中心化、去平台化的产业互联网时代,门户、电商、搜索、社交等都体现了连接。“互联网+”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人与场景、物与物的连接。传统经济需要互联网来连接用户,互联网需要传统经济提供长远支撑,企业间通过“互联网+”互相关联、发酵将创造新的社会价值。
互联网+趋势二:开放与共享
“互联网+”引起的产业变革正在从服务业、媒体、零售、金融、旅游、餐饮等行业向医疗、教育、地产拓展,使更多的产业发生变化。“互联网+”为各行业提供了无限的协同可能,优化行业内部生态,开放度决定了企业、行业的命运,也使得企业之间“超越竞争”。
“互联网+”的探索意义在于,以互联网为牵引,以共享、平等、开放的价值观为导向的行业新秩序的初步建立。随着消费经济开始步入过剩时代,企业已逐渐抛弃防范戒备与颠覆革命思维,开放与共享将成为“互联网+”产业变革的方向。
互联网+趋势三:转型与变革
“互联网+”产业的转型与变革体现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方面,其可以整合优化行业资源、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节省交易成本、加速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变革,从而推动传统行业的优化升级,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拾阶创新力而上。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以其强大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应用创新能力等优势,从市场、资本、资源等层面全面介入传统行业,破除行业垄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资源重新分配,进一步深化改革。
互联网+趋势四:升级与再造
“互联网+”是重构、再造、升级的产业过程,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在不同行业中不断诞生新业态。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和内容的信息技术正与工业、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交叉融合,形成新变革。“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将产生迭代、升级的效果,推动行业生产方式与经营方式的转变,这种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生态融合新业态将逐渐趋于常态化。
“互联网+”更多的是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融合,实际上是互联网企业切入传统市场、传统企业主动靠拢互联网的过程,“互联网+”促使互联网企业落地、传统企业升级再造。
互联网+趋势五:跨界与协作
“互联网+”跨界是指互联网对传统行业、产业组织内部结构的改变,“互联网+”的出路在于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其本质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与传统产业协作,从而达到经济社会的思维转变、技术转变、格局转变。互联网对其他产业带来的冲击是必然的,各行各业经历着逐步接纳、拥抱、融入互联网的过程,“互联网+”既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过程,也是双方走向协作的过程,实际上是服务于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两方,跨界与协作成为了这种变化背后的重要驱动因素。
互联网+趋势六:涌现与扩展
“互联网+”裂变的新产业、模式不断涌现,创新、创业特征发生了根本变化,推动创业“互联网+”相关创业潮。“互联网+”创业的主体逐渐由小众转为大众,创新创业由精英走向大众,在此过程中,创新创业形成了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与时代气息,从创新能力内部组织到开放协同创新,从供给导向到需求导向转变等许多新特点,“互联网+”创新的重要方向是把制约创新的环节弱化、化解。
3互联网+创业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进一步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生态,给创业者带来新发展机遇,“互联网+”迎来创业潮。网络平台加速各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创客团体、创新企业的协同更加深入。
互联网+创业与金融
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推动金融系统多元化,“互联网+”创业围绕虚拟货币、网络借贷、在线理财、众筹平台、第三方支付工具等新型金融产品展开。面对不同垂直细分人群(学生、农民等),“互联网+”的创业者能针对性解决不同需求。
“互联网+”创业在金融领域的产业模式有:1)新型网络金融公司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出一系列金融产品;2)传统金融机构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广营销,增强用户体验,提高营业效率;3)互联网公司与传统金融企业的合作。
资金流、信息流等大数据的整合分析已成为金融产业重要支撑。资金流、信息流等大数据的整合分析已成为金融产业重要支撑。“互联网+“的创业者打破信息壁垒和传统金融垄断的格局,使得商业活动更透明、高效。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依赖大量用户交易行为数据,此外大数据还可用于客户画像、风险管控、识别欺诈及股价预测等。
互联网+创业与健康
健康领域,智能硬件是“互联网+”创业趋势,2014年医疗健康创业公司中,16%为医疗软硬件。智能手表、手环、治疗仪、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等渐渐活跃于市场中。此外,“互联网+”创业还涉及健康应用、医药平台、健康管理系统等。“互联网+”健康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手段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
互联网+创业与教育
截止2015年8月底,国内互联网教育80%投融资事件发生在K12教育、儿童早教、语言学习、出国留学、职业培训、教育信息化。
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为传统教育注入新鲜活力。在线教育培训、学习辅助工具、网络学习沟通平台、专业内容平台等,促使学生群体不再局限于校园式课堂教育,并可根据个人喜好享受定制化服务,教育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愈加紧密。
“互联网+”的创业者整合与共享线下教育资源,改善传统教育商业结构。目前,开放自主的互联网教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互联网+创业与出行
“互联网+”在出行领域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互联网+”的创业者愈加关注出行领域,其中以汽车为主体的出行领域尤为明显。纵观国内汽车出行市场,出租车、拼车、代驾、专车、定制巴士、公共自行车、货运物流等仍存众多创业机会,汽车出行后端服务市场(洗车、保养、维修等)也日渐活跃起来。
“互联网+”不仅让创业者专注于提高用户使用交通工具的便利性,也为创业者解决资源配置、地图导航、安全出行、高效物流等方面提供新机遇。车联网、出行共享经济、智慧出行等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互联网+创业与娱乐
“互联网+”的创业者打破原有产业界限,影视、文学、动漫、游戏等相互连接、跨界融合。“互联网+”创业围绕IP和产业链展开。
从IP角度,互联网开放平台催生网络小说、数字音乐、网络动漫、手游、自制剧、网络大电影、在线直播视频等新题材内容;从产业链角度,网络平台已经渗透到资金储备、内容生产、拍摄制作、宣传推广、衍生品等各个环节中,形成新生态,同时各产业主体对互联网依赖性加大。
泛娱乐时代,“互联网+”的消费者也可以是创作者。低门槛带动年轻制作团队的孵化,更多创客参与进来,同时更多内容将通过互联网发声。
互联网+创业与餐饮
“互联网+”的创业在餐饮领域的产业方式有:一是互联网企业通过网络平台,整合线下分散资源,连接用户与餐饮店,或以互联网思维创造自有餐饮品牌;二是传统餐饮企业借助网络大数据,通过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企业效率。
创业者从多个节点切入餐饮市场。互联网改变传统餐饮食材供给、餐饮供应、点餐、支付、餐饮后端运营等模式,甚至解放商家对店铺的依赖。互联网也改变了用户就餐习惯,餐饮团购、美食社交、地图导航等成为新的消费行为。